当问题找上门,你是否斗志昂扬,敢于面对所有选择?还是会因为惧怕,倾向容易的选项?
如果精力不够,它会成为限制条件,影响我们专注问题本身。
因为偷懒,调研不充分的方案很容易因为不符合实际被推翻。
精力充沛不一定能做出好方案,但是精疲力尽时的决定很可能不明智。
我过去是不体会保持精力的重要性的——因为它源源不断,永不枯竭。
但是一年年过去,切实感受到装精力的水杯没那么满了。以前可以High完通宵继续上班不觉异样,现在熬到3点隔天就昏昏沉沉;以前看过一遍的文件马上能翻找打开,现在死活找不到得让对方再发一次;以前不知道累是什么感觉,现在发现,噢,这就是累。
于是开始珍惜和储蓄。
精力可以分配给脑力或体力,工作日基本选择分配给脑力。
- 及时停止。一天结束,还有一些欠债,明天搞。
- 只做最重要的事。摸清全局状况固然重要,但不是第一位,先放放。
- 高效沟通。不管是IM还是电话,让事情一次过。
如果业余能做些攒精力的项目,比如运动、冥想、阅读、打扫,那就更好。

两年前是个小酒鬼,没多少酒量,总愿意喝。
喜欢微醺时自己放松的状态,也承认明早并不会记得太多当时的细节。这种经历多了,内心形成每喝一次酒的代价
- 实在却空白的夜晚
- 晕或不晕的早晨
- 鼓鼓一肚子卡路里
特别是第二天的混沌,让我提前感受到若干年后的脑袋状态——庞大迟钝,上头贴着“今天赶紧过去吧,我想休息”。
与之相反,若是周末三天都睡饱且没有荒度,周一整天都觉脑袋装着小马达,转速稳定两万八。
保持精力是一场持久战,它本身也在消费精力。我常心念:“一步、一步、一步。”起步总是慢的,不争领先;过程也有起伏,只求对自己有个不停的交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