柚子像是一个“水果天钟”,提醒我“一周过去,我快要不新鲜,你还没吃完”。时间过得很快,一周一周。
本周正式开始了自由的独居(养生)生活,囤起鸡蛋坚果脱脂奶。闲下来会有更多时间,想干这干那结果啥也没干就Watch time pass by…
来香港工作后确实出现很多诱惑,大家都早下班,大家周末都不工作,想吃啥想买啥自己看着办。有时想,不努力这样也挺好。然后就佩服以前横冲直撞的自己。但当初的努力和现在的犹豫并不相同。那时根本没想“为什么”,只是飞出了升学体制,发泄式的一通猛冲。实际并不能长久,却从没考虑过持久性。现在呢,一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,仿佛帮我按下了一个物理暂停键;二是当小鸟的情绪发泄完毕,之前的源动力不足了,需要寻找新的理由。
刚开始工作2个月时想“马拉松开始了”;现在,工作后的三年2个月,想“第二程马拉松开始了”。因为小有成绩,也需要更持久的信念去支撑这一程。想着之后会有第三、四、五……程,心里有些胆怯。
不满足,是重要的源动力。表现在做事上,不费什么脑筋就能把说明文档写到70分马马虎虎,还是磨脑子去写到95分易读易懂少歧义;表现在语言学习上,是能把自己意思表达清楚即止,还是用更简练合适的词语,不断精进;表现在个人追求上,是小富即安工作滑水,还是不断勇攀高峰做难的事情?
越来越觉得一个人往上跑的源动力是“难受”,处在不理想的状态让他很难受,所以想方设法地挣脱,做一些在在别人看来不理解的自律或者自虐行为,其实是两者相较取其轻。
有时问自己,我是一个“这样就好”还是一个“这样不行”的人?结论是有力气的时候“这样不行”,压力太大的时候“这样就好”
不满足感会持续陪伴我跑到马拉松的某个点,当我满足,或者不得不满足时,慢慢停下。
我想往后的每一程马拉松,客观来讲,都会比现在的更难;但也不需要担心,因为面对更难的挑战意味着我本身更强大了。第九程于未来的我,和第二程于现在的我,主观难度相当。
所以不用太仰慕年纪大看上去很牛逼的人,他们打怪升级这么久,牛逼是应该的;也不要轻视他们打怪升级所花费的努力和对等回报,你肯定没他牛。
Monthly Town Hall 上有同事问“怎么看Uber Connect这个美国市场的竞争对手?”特别同意美国市场总监Blake的回答:“I don’t even think about compete with Uber Connect. Right now the only thing I care about is whether we’re offering the good price,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service better.”
对自己说 You should always make yourself better, because — why not?
2020.12.13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