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觉蒂姆·库克上台做苹果的CEO也就是刚刚开始的事情,竟然已经十年了。
《蒂姆·库克传》一如库克低调的性格,不像一般自传以人物为线索,正面或侧面描述一个人多伟大。

书名应该改叫“乔布斯时代苹果vs库克时代苹果”,作者甚至没有一手资料来源,只有苹果的公关团队,高管和网络…. 尴尬。
但是仍然,在看书之前我仅仅了解苹果和它的产品,对apple watch、iphone 11、macbook、airpods爱不释手(竟然有这么多apple的产品,而且都是库克时代的产物),读完后才开始尝试体会乔布斯为什么选库克作为接班人——他们的管理风格大相径庭,库克更像是一个幕后托手,对细节要求极高,让团队如坐针毡地理解每个现象背后的原因,又觉得自己肩负重要的社会责任,于是出柜、搞慈善、推环保、真正保护用户隐私。
有一段描述特别有意思:
他是一位非常安静的领导者,他不会大喊大叫,但会非常冷静地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追责。你最好非常了解你所负责的事情。他会问10个问题,如果你都答对了,他会再问你10个。这样持续一年的话,第二年他就开始只问9个问题了。但是如果你答错一个问题,那么他会再问你20个;再错,那就再问30个。
库克是供应链管理出身,他对过量库存的厌恶就像乔布斯对拙劣设计的厌恶。
工科毕业后去IBM掌握准时生产流程,这个项目要求生产线在用户下单后才进行生产,从而避免了预测不准确带来的库存问题。保证每个零件「需要的时候就在那里」,做起来比听上去难得多。库克在当时出色的表现让他成为了IBM的高潜人才。
当发现自己的管理技能不足以让他在IBM更上一层,他开始参加Duke Fuqua的MBA课程,在工作日晚上进修,随后MBA的学位帮他做到了。库克在苹果的同事评价“史蒂夫要求苹果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就是商业思维,而蒂姆就有这样的思维。”
随后加入了一家并不出名的公司,3年后公司被GE收购,36岁的他加入康柏。
加入康柏不久,他就把公司的供应链打造成按单生产,同时期,因为康柏的个人电脑单价降至1000美元以下,竞争对手的PC机纷纷跟上,苹果由于高昂的售价开始库存积压。
库克对康柏生产方式的改造让他进入了乔布斯的视野。“任何出于纯粹理性的利弊分析,都认为我应该留在康柏。”可是理性的库克在和乔布斯聊天5分钟后就决定加入苹果,“我内心一直想要做点不一样的,直觉告诉我加入苹果就是这样一个机会。”
1998年,库克37岁,苹果濒临破产。库克加入苹果7个月,库存周期从30天缩短到了6天,加入一年内缩短到2天。
与创造糖果色电脑相比,市场需求预测和改善供应链听起来一点也不酷。但优化库存就像调整系统平衡里的出水口,它在幕后,但是会保持水池高位至关重要。

「较真」这个性格特质一直困扰着我。别人开玩笑的话,我容易认真地思考然后绕进死胡同。值得庆幸的是,它是「能把事做成的必须特质」。乔布斯毫不关心环保,但是库克上台后把环保当作苹果的七大价值观之一。

2011年上任时,苹果的iCloud数据中心使用价格低廉的煤炭发电,在2011年的一份关于云计算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中,苹果被评为最不环保公司,如果乔布斯掌局,你可以想到他丝毫不关心这些,他认为“提供最好的产”是唯一目标;因为库克,2018年,苹果场所设施实现100%可再生能源供电。
我其实对环保、慈善、无障碍使用、隐私等等这些问题并不感冒,这似乎并不是当代年轻人、潮流、大公司关心的问题;或者换句话说,我们还没有走到要关心这些事情的地步——赚钱还来不及。
“当我们付出努力,为了让盲人也可以使用我们的设备时,我们是不会考虑该死的ROI(投资回报率)的。”很好奇不关心ROI的项目在偌大的公司内部要如何立项、排优先等级。“你必须做对的事,因为做对的事事情就对了!”
一直不理解苹果回收手机,原来他们在打造闭环供应链。比如旧手机的螺丝钉是可以复用的,当所有手机的零部件都由可回收材料组成,有朝一日,苹果希望「完全停止开采地球资源」。拆机机器人Daisy已经可以拆卸10多个型号的iphone手机。供应链出身的库克做这件事太有优势了。
书里一再强调库克是一个十分注重隐私的人,你几乎找不到他私生活的信息。他也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的性取向,直到在一篇论文中承认出柜,原因是他发现有一些孩子,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受到父母的唾弃,徘徊在自杀边缘,库克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,应该告诉这些孩子,有这样一个现实的成功路径。
合上书,我仍然不确信库克真实的样子,因为全书几乎没有正面描述;但仿佛又很肯定他就是这样一个低调、关注细节、坚持做正确事的人。
我认为公司不应该只关心盈利。对我来说,公司是一群人的集合体。如果人有价值观,那么展开来说,企业也应该有价值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