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w to keep being passionate

"You're passionate." Ex-boss once said. I've received similar comment multiple times, without strugglely forcing myself acting so. But I start to feel passion, my gift, fading away after years of tireless burning. There's not much of a challenge at work. Maintainance, repeating "new" features, sprint after sprint... We look at the same app store review, … Continue reading How to keep being passionate

Should I relocate?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….

A question has always been bothering me: Should I relocate to Singapore? Since I'm in Hong Kong now and the tech industry is better developed in Singapore. Without impulsive decision (what I did when coming to HK), I'm going to Singapore for a 10-day trip. I hope the question can be answered properly by the … Continue reading Should I relocate?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….

13 Virtues by Franklin

I'm reading <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> and find this precious practice quite interesting and challenging. It'd help one a lot just following blindly. Temperance: Eat not to dullness; drink not to elevation.Silence: Speak not but what may benefit others or yourself; avoid trifling conversation.Order: Let all your things have their places; let each part … Continue reading 13 Virtues by Franklin

2022/7/31 纠结纹纹身的第9年

思考纹什么是拷问核心价值观。纹个明星款、大陆款、原创款... 如果说“破处”之后大家普遍就不那么在意第二、三、四个纹身图案,至少第一个纹身某(很大)程度体现你的🧠。我一个纹身都没有,处于一直空有念头的阶段。 心里这个念头是有长大的。中学时候不认可,大学时后不知道纹什么(零想法),以为想法会随着经历增加自动冒出,其实不会。这就和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,坐等某天奇妙想法降临一样,不现实。都是要努力Figure out,超过限度,然后知道自己的限度、High点在哪里。然后盯着High点,一直High oh yeah 🥳 几个月前回顾这个纹纹身念头,咦,完全没有进展(因为完全没有努力去Figure out)。找同事要了两个纹身师Ins,集中看了些优秀作品,开始有些“对”的感觉。 为什么要纹纹身:倾诉欲。就和现在写着文章一样,纹身也是对过去(当下)的一种记录,只是形式不同。想多点人看,就放在显眼的部位,不然就藏衣服下面。即使以后回顾觉得很SB,往好的方面想,自己进化了;如果真的后悔,也只能是无奈——而无奈太多,例如大学轻视了学业、职业发展走得平平.... 也只能全然接受然后期待未来不犯低级错误。话说回来,经历的失败是有意义的,一个图案的失败太浮浅(像是失败这件事情本身的一个纪念),没什么价值,也没什么修正的余地(洗5次把一个纹身洗干净这种事情我大概率是不会做的)。 还是想纹,好奇心占了上风。 我所说的成长,是一个月前我还想在耳后纹一朵玫瑰花(因为我妈说好看),怎么感觉怎么不对;现在想要纹啤酒、四驱车,纹些自己的标签,如果说100%感觉对了就会去行动的话,现在的感觉大概到60%(玫瑰花是10%)。 突然发现寻找自己价值观的过程很有意思。发现自己从来不给自己贴标签,以至于不太清楚自己是个怎样的人;即使贴上了,也只有60%的自信度。 第一次想到啤酒,我几乎肯定未来不会后悔,因为它在我心里呆了足够长的时间,那是真的喜欢,于是... 啤酒很可能变成我的首要价值观。 纹身,它不是自身希望变成怎样(未来是),而在于寻找(已经是),然后诚实地表达。对我来说,这样的内容纹着最踏实。接着很有意思,纹身这个具象形式,变成一种工具帮我们验证自己是个怎样的人。平时没有场景需要去思考的这个问题,突然因为想纹纹身而逐渐清晰。

2022/6/3

意义感驱动人向上。 渐渐可以理解那些“无私奉献”从何而来。一个人久了,被困在我 我 我的思维陷阱里很难受。偶尔从朋友那边感受到他喜欢你,为他做一点事感觉对方很开心,自己也愉悦起来。这种愉悦比奖赏自己更加持久。 也很奇妙地,自然而然地自信起来。在领域上深耕,于是领域内的问题最快能反应过来、最快能想到边界情况,也开始不需要“假装”懂得,已经累积的干货可以指导新人;聊天,娴熟一点的英语加上聊天技巧,开始主动在走廊里和同事打招呼;对周遭运行规律的熟悉,于是理直气壮地用普通话生活。 当需要“装”的时候,说明功夫不到家。并不需要装得无私,装得厉害.... 只是去承认,自己并没那么有同情心,然后利己,拧巴,最后发现利他的魅力。 越来越觉得,对自己诚实是进步的前提。诚实 -> 发现不够好 -> 变得更好。 缺少动力 -> 因为缺少意义感 -> 寻找意义 -> 或快或慢,总会找到,找到的时候,就是状态曲线重新上扬的时候。

2022/5/17

幻想100年后的小朋友,像我现在看1903年出生的老奶奶一样看我自己。好像也不需要很久,就会到那时候了。 从一个什么都渴望接收的年纪,到不愿意听更多“励志”故事的阶段。 从有力气事事逼自己出舒适圈,到认命精力有限关注重要的事情就好。 从觉得可以一直干——一年不用休息日,到双休日没有彻底放松下个周脑筋就转不动。 不敢相信一年多前下班还能每天去健身房,现在下班只想回家刷手机虚度光阴。 到香港后,加速了消耗,加速了成熟(变老)。好在肉眼可见地被认可。却也不知道这些能力,是否下一个人生阶段就完全用不到了。有时候想,离开的时候,这段经历会像一场梦。它在我身上会刻下什么东西?也想像同事一样,离开之前去刻个第一个刺青,强行把回忆留在身上。 重复。 这个词从前更多以负面形象出现,现在越变越神秘。除了错误很可能重复之外,学习技能要重复,记单词需要重复,复利是重复同个增长率,深刻懂得一个道理需要它以不同形式重复出现.... 时间。从前觉得入行1年学得快可以赶上入行5年的。现在觉得很难,因为5年意味着你有更多机会去碰到边界情况,去吃一堑长一智,去领悟怎么摩擦力最小地解决问题。速成不扎实。因此对中国40年迅速崛起抱有担心。那些其他人走过的弯路,你不走没关系,但是以后会变成更大的跟头,因为你缺了这一课。有时候也用这个来安慰自己吧,慢一点没关系,扎实更重要。 上周末没有休息好,上班效率不高。脑袋嗡嗡嗡,想释放点内存。不知道会不会有用,但估计待会是睡不好了,因为写作让大脑兴奋。 Our office is on the 4th floor

2022/4/10

一个多月前,焦头烂额 —— 香港疫情正在爬坡,每天WFH,心惊胆战不敢出门,在家憋得慌。回到香港之前,一直想着要换个房子。在上海过年时就老看香港房子。终于回来了,觉得换房子好麻烦。疫情这么严重,要不等等?这样拖了一个礼拜。 这天周六晚上,思来想去,一点是明确的——不想住在老地方,因为贵,离海远,也想住到别地方去看看。于是兴冲冲和房东说一个月后退租。 原本以为自己现在付的这个租金,怎么样也能便宜个10-20%,轻松找到个满意的地儿。 两周,全身心投入——看遍上FB上所有的房帖,哪个位置什么价划算了然于胸。也看了几间房,发现满足自己要求的很少,能达到的都不便宜。绝望,有几天晚上睡不着,想怎么办,难道要去住酒店?那家具是扔还是存,存的话一进一出加每月仓库租金,自己也折腾不起。 后来有天中午刷到一个房源,干湿分离,双人床+沙发+书桌,上环出站300米,价格8.5K。发帖的是租客,说因为疫情原因他马上要离开香港,租这个房时他已经找房找了一个月,这间是性价比最高的。我认同,马上约看房。房子周围热闹,5分钟到海边,目测20+平米、一年装修,缺点就是对面的楼在装修,白天会吵,而且没有电梯。可是便宜啊!!!相比我现在租的房子,每个月可以省下一台iPhone,爬楼梯就当锻炼身体!对面装修就当白噪音!在金钱的驱使下我努力说服自己,可以接受这个房子,也应该马上拿下! 接下来半天班也没心思上了,因为7点签约。 开完最后一个会,准备理东西出门,心里的感觉不对,但是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。 坐地铁到上环,看着站台旁边大大的“上環”,想着这是今后家的名字,那不可名状的感觉清楚了——是抗拒。 走到了“新家”,租客热情地一遍唠嗑,一边等房东来。我猜他肯定乐坏了,发帖半天就能把房子租出去,了却一桩心事。我心理暗中打鼓,到底签不签?要是不签,怎么开口?? 唠着唠着,他突然叮嘱说,有一件事你要注意,有时候半夜2、3点会有人尝试用钥匙开门,是那些在楼顶Party喝醉的人走错房间,有点吓人。我惊呆,打定注意这房不能签。因为我常常忘记锁门 🙂 结果是没签,很抱歉地,在两人的目送下,灰溜溜地撤。 离开之后舒了一口气,也恨自己不争气、感叹自己的巨变。不争气是因为我知道这个机会过去了,很难再找到这种性价比的房子,一月一部iPhone的生活离我远去;巨变是因为,它没那么糟,换做两年前的自己就住了,而现在却下,不,去,手。我以为自己能伸能缩,事实是缩不回去。走到海边,忍不住给爸妈打电话。 有家人真好。即使电话打得不是时候,他们总是放下手上的事来耐心地疏导;看到我不开心,净捡我喜欢听的话说哈哈哈哈哈哈。在海边聊了40分钟,信号不好,于是回家继续又聊了一会,心情恢复得差不多。 过了没两天,就确定了现在的这个房子,价格比原来低、面积小点;但是房子很新、也在海边上,就很满意。 定下了搬去哪儿,心上的事也没变少——先是考虑新家布局、然后考虑添啥买啥预算多少、然后慢慢熟悉周围。搬家将满一个月的今天,才觉得缓过来了,可以喘口气了。说长不长,但是当那么多事儿塞在胸口的时候,很难看到什么时候是个头,以为要难受好一阵,结果一件一件事倒也是消得很快,现在基本“健康”了。每次想起新房子就快乐,庆幸自己抗住阻力挪了一挪。好像都是这样的,过程里很难受,但是出来之后焕然新生。 小到装马桶盖(😂 这个故事可以另开一篇文章了, But 算了)、工作上的一个产品设计层层过关,大到找工作碰壁,生活受挫。最终走出迷宫的时候,你感谢自己的勇气,知道自己更强大了。 今天香港确诊案例跌破2000,情况越来越好。希望早日能去东南亚国家玩。相信上海也很快能恢复。 附今天的叮叮车和天气。我想,若干年后,如果要回忆最喜欢的香港场景,应该是四月天坐叮叮车

2021/10/7

8月回家开始,几次想有时间倾吐一番,真到坐定下来又不知从何开始。好像事情七零八落地散在脑袋里、卡在心口上,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。是该耐心地灵魂拷问,一件一件安排清楚咯。 可能从决定来香港开始,就同时“决定”要往美国走。为啥呀?回答像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一样轻率。要重新审视一下这个问题——决定去哪里生活并不和一年前想得那样无足轻重。因为长期到另一个地方生活,所以维护家庭关系、朋友关系的时间少了一大截;学习和适应了这边的工作文化,也许到下一个地方便不适用。。它们就像你在这里买的家具,虽然精心装扮,离开的时候并带不走,最后它们一直留在这个地方,只有自己愿意时才想起心上一个精致的家。 可到底为啥要去美国呀?写完这篇文章之前估计不会有结论,未完待续吧。 还有些幼稚的想法,比如在网上也要实名呀,即使不会粤语在公司也并无大碍呀,纷纷开始摇摇晃晃。 于是发觉以前简单深信的“原则”并没有什么道理,一条原则动摇了,其他师出同门也开始胆战心惊,导致整个价值观体系面临二十五年首次台风挑战。不可能全错,全错就不会有今天的收入水平;也肯定有需要推倒重来之处,扪心自问那些同龄或者比我大一两岁牛逼的人,确实已经要赤脚狂奔才能追上。 一年前vs今天的自己,生活上,感觉这一年光是在锻炼「如何独自生活」,工作上,感觉光是在锻炼「如何在独自生活时较好地工作」,总体而言无过便是功。观察身边,几乎一半都是外国来香港的上班人;回想国内,几乎大部分都是身在异乡的打工仔,才觉生在上海身在上海是幸福。 人很会逃的,比如我开始这篇博客,是为了反省,认真面对诸如如何升职的问题。 而思维像黄鳝一样不给捉住;比如今天早上练习演讲,本该不停讲出声,面对表达不清晰或是思绪飘走的事实,却总是害怕面对太逊的自己而沉默着修改讲稿;比如发几条鸡汤以为对自己是个警醒,结果过俩月回顾“咦?我还有过这样的觉悟?” 不费心思改变是不会进步的。 如果现在要改善一件辛苦的事,你会改善什么呢? 演讲能力。 为什么? 因为现在的工作上,你讲得好,大家会认同、信任你。你讲的好,大家觉得你做得好。讲得好,建立威信;讲不好,失去威信。 工作之外,善于言辞也总是加分项。我这不屑表达的态度只能让我和同龄人的表达技能越差越远。 那是说英文还是说中文呢?英文咯,工作用。 好吧,明天开始,早上都是 用 脑 子 练习英文演讲。 闭麦了。晚安。